
一葉家 青衣
地址: 青衣青敬路33號青衣城302號舖
最後更新:
一葉家推介


上星期到過呢度食,雖然要等位,但係都比隔鄰的阿拉廚房快。第一次食呢度,散叫了蠔加豆腐、排骨和一碟菜,雖然望落去好細碟,但係食完都岩岩夠飽,食完再叫了個酒釀丸子,算係抵食好食滿足的一餐,係叫埋單就等得比較耐。


青衣一葉家
餐廳分店 | 一葉家 |
---|---|
地區 | 青衣 |
電話訂位 | 沒有電話號提供 |
餐單 Menu | 台灣菜, |
人氣指數 | 440 |
價錢幾錢 | $51-100 |
一葉家訂位
一葉家位於青衣區,詳細地址是青衣青敬路33號青衣城302號舖,餐廳寬敞座位數目共有未知幾多個。一葉家幾錢?價錢優惠後人均消費大約$51-100埋單,早餐午餐晚餐一葉家餐單包括有台灣菜等美食,付款方式有付款。一葉家優惠
一葉家 評價 相片
上星期到過呢度食,雖然要等位,但係都比隔鄰的阿拉廚房快。
第一次食呢度,散叫了蠔加豆腐、排骨和一碟菜,雖然望落去好細碟,但係食完都岩岩夠飽,食完再叫了個酒釀丸子,算係抵食好食滿足的一餐,係叫埋單就等得比較耐。
10/10(五) 8:30pm到上環客串至六時許,本來跟組長說好了入樂園嚐其應節套餐,無奈時間不太容許.取消"遠足",將就些到了青衣城的"一葉家".店內格局霎眼看來挺骨子,一室火紅調子,富中國味;揭開肚皮,原來座位間蠻狹窄的.說回食物,我倆點了2人套餐$138:水晶肴肉,滷水雞翼,蜜豆泡蝦球及麵醬蒸黃花魚,肉燥飯$10及士林三寶$32水晶肴肉一碟4小件的肴肉皮凍剔透,肉質色紅潤,肉質結實,味道鹹津津的,每人2件,抓不到癢處.滷水雞翼滷水本味不俗,其香不溫不火地全滲入雞翼,白蘿蔔及豆腐中,味道尚稱意的.士林三寶這鳴呼哀哉的三寶為豬扒,炸豆腐及春卷;敢問曾涉足士林夜市的朋友何曾見過這三寶?況且其碌碌無為的水準實屬獻世!蜜豆泡蝦球爽脆蜜豆下了豆瓣醬炒,惹味!蝦仁鮮味平庸,唯以量取勝.麵醬蒸黃花魚擁有啤梨型體態的黃花魚肉細嫩滑,麵醬跟味似仁念的樹子渾然天成,奏效地助魚肉提味.肉燥飯光把麵豉醬混入淡口豬肉碎便成了肉燥飯,實在不得要領!令人起火的肉燥飯!而服務水平亦教人卻步;未到十時已告知食客店子將近關門(關門時間為十一時);接待員忙著跟侍應生打牙骹,忽略了食客.純屬虛構的台灣菜!
約1年前同朋友仔嚟過, 覺得各方面唔都唔錯今日喺荃灣拜山, 順便到青衣行行逛逛去到門口, 有lunch set 同 tea set一行4人, 諗住每種叫2個坐低後, 見只係得main 同lunch menu....... 已經覺得小家咗D喎我地叫咗沙茶排骨炒河同紅燒牛肉雲吞麵仲有煎餃拼肉燥飯同雲吞拼擔仔麵炒河同雲吞最好食牛肉稔但味一般, 煎餃太鹹至於服務差成點?? 就等大家嚟評一評全程冇笑容, 埋單冇講多謝晒侍應落單時遊雲、發夢, 食物飲品全錯~~明明成枱食物, 仲問係咪埋單最大問題係同個環境差一大截lor
食物質素和上菜時間ok, 價錢算合理. 但如果你不想換來一肚氣, 還是不要光顧好了. 星期日午膳時間, 一時許, 門外有客人攞籌等位, 等候時間約20分鐘, 剛好數張枱已ok可入座, 負責派籌的職員客人入座, 誰知入面的侍應才通知負責帶位的職員, 其中一張枱要留給侍應用膳, 由於他們佔用了一張四人枱, 客人等候的時間當然耐了, 而提供服務的侍應亦少了, 全店只得一至三位侍應在樓面工作中. (我從未見過其他食肆安排員工在繁忙時段用膳!) 我們入座後, 三分鐘後才有侍應來斟水. 而鄰座的食客, 他們已叫了埋單幾次, 但等了至少五分鐘才能成功獲得侍應理會. 外面仍有客人等候, 店內的客人部分亦已埋單走人, 但因為無人執枱, 所以客人仍然要在外面等好一段時間.兩個月前的一次假日午膳光顧, 等候的人更多, 要等了半小時以上才能入座, 未有留意當時有否員工用膳, 但正在服務的侍應亦是很少, 因為部份侍應經常躲在廚房的出入口聊天, 不願出來工作, 即使有侍應見到客人舉手示意需要服務, 他們亦睇到扮睇唔到. 我在開始上菜時落單叫了飲品, 但我們六人(包括要餵一位小朋友進食)食完所有食物, 飲品仍然未有上, 雖然我叫了的其中一個飲品是杞子菊花特飲, 可能要煲熱, 但相信也不至於需要這麼長時間. 我再三催促下, 我們的飲品已預備好在水吧桌上, 可惜侍應們不是繼續在廚房門外聊天, 就要忙著做其他工作, 彷彿見不到水吧桌上有飲品要送似的. 我呼招侍應, 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位侍應前來服務, 我告訴他水吧上有飲品已經預備好幾分鐘, 可能是我們叫的飲品, 他才去拿過來.另外一次晚膳光顧, 負責派籌的職員叫號安排入座, 她叫完一個號碼, 隨即有客人遞上籌, 她便安排該客人入座, 誰知原來該客人的號碼是下一張, 原有號碼的客人比他遲兩秒才遞上籌, 結果要等下一張. 如果俾著是我, 我一定要跟那位職員理論.為何這裡的服務如此, 歸根究底, 原來這裡的男性戴眼鏡經理也是對客人如此無禮貎, 我今天才領教過, 我向他詢問事情, 他回應的態度簡直比劉華那輯待客廣告中無禮貎的待應/sales還要差, 根本不適合做服務性行業. 管理下屬和食店的運作又無方, 真是不要得! 以後我也不會再光顧這食店, 除非他們換了經理!
晚飯,四個人去。
帶台個人叫左我地入去,點知入到去又未執完台,我地企在好迫既通道等。
唔緊要,等了一陣入座,點知見到座位下面有積水(即係隻腳會踩到既位置),於是叫侍應拖拖佢。
侍應即時有點黑面,羅個地拖出黎是旦拖兩下,我地問佢可唔可以拖埋0個度(即係仲有積水的地方),另一個侍應聽到問佢咩事,拖地那個在我們面前好唔老黎地答:「人地話濕左喎!」咩態度!及後叫個男侍應點菜,態度一樣係咁衰,一個字:串。
想點個「鴛鴦苦瓜」,menu上面係有綠同白色既苦瓜,講左比佢聽想要呢個之後,侍應一句就說:「無白色架喎!」完全無話點解,我地本能話「無?!」侍應冷冷的一句:「係!」講完,完全無講過唔好意思或者點解同menu上面唔同。
上菜算快。
原本上左四碟,第五碟黎到,手上只拿著一碟菜既侍應,完全無意思轉下原本四碟菜個位置既意思,就咁一手就放左第五碟係台邊就黎跌得既地方。
食物:全部係超細碟,大食既要叫好多碟。
可以推介既係炒飯,炒得算靚,飯一粒粒分開。
但其他所謂既台灣食物都好味精,我要係咁飲茶,次次都要叫佢地加茶,一餐飯叫左四次。
總括黎講佢地差勁既服務態度令我唔會再有下次!下面最低係一分,如果可以我會比佢地服務係負分。
ps佢地仲要收加一服務費!
您對於青衣餐廳「一葉家」有何comment?
一葉家餐廳詳細資料:
- 一葉家地址: 青衣青敬路33號青衣城302號舖 一葉家, Shop302, Maritime Square,33 Tsing King Road, Tsing Yi
- 一葉家電話:
- 一葉家價錢: $51-100
- 分類: 台灣菜,
- 座位: 未知
- 付款:
- FB專頁: 一葉家 Facebook
更多一葉家相關資料:
香港餐廳2023推介04月
為減低冠狀病毒病在林記打冷內有任何傳播的風險,林記打冷在餐廳內會盡力保持高水平的清潔及衞生標準。餐廳林記打冷除了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的相關規例,林記打冷同時建議採取以下措施*林記打冷 黃, 林記打冷 藍, (林記打冷 黃藍 等意思黃店或藍店簡稱
常見問題 FAQ:
一葉家在餐廳內應如何確保環境衞生?
- 食物業經營者應加強對食物業處所包括廚房、食物房、洗滌間、廁所(包括水龍頭與廁所把手)和食肆座位間的清潔,定時及在有需要時應用1:99(即把1份漂白水與99 份水混和)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以經常保持清潔和適當維護。
- 在處理被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地方,應使用 1:49(即把 1 份漂白水與 49 份水混和)的稀釋家用漂白水。
- 經常清潔消毒食物接觸面及設備,例如餐具。
- 經常清潔消毒員工或顧客的頻密接觸點,例如門柄、桌面、餐盤。
- 確保用作送遞食物的工具不可用於收集餐桌上已使用的餐具及食物殘渣,可考慮以不同顏色或標示來識別工具的不同用途。所有工具都要保持清潔和定時消毒。
餐廳廚房內一葉家應如何確保食物衞生?
- 採用「食物安全五要點」,以正確處理食物:
- 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
- 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
- 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
- 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
- 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
- 有需要時,提供公筷公羹。
- 避免公開展示沒有包裝的即食食物(例如烘焙食品)。
- 如使用即棄手套處理即食食物,要注意手套不能代替清洗雙手,並要正確使用。手套如有損壞、弄污或食物處理人員因暫停工作而把手套除下,便應把手套丟掉;要經常更換手套,更換時和除手套後都要清洗雙手。
對於工的個人衞生餐廳一葉家建議是什麼?
- 工作人員須謹記:定期檢查體溫
- 工作期間,戴上口罩
- 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並立即將已弄髒的紙巾丟入垃圾桶。然後,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例如在處理食物前後、進行清潔之後、處理廚餘或垃圾後以及上廁所後要洗手)
- 如患有或懷疑受到傳染病感染或出現病徵,例如感冒、腹瀉、嘔吐、黃疸病、發燒、咽喉痛和腹痛,應停止處理食物。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時,應戴上外科口罩及盡早求醫
-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 20 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弄乾。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 (例如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才把水龍頭關上)
一葉家餐廳內大家應如何減少社交接觸?
- 為採取以下措施保持員工之間、員工與顧客之間以及顧 客之間的社交距離:
- 為顧客提供外賣選擇
- 避免搭枱或改動座位安排以減少直接面對面接觸
- 在食肆張貼告示或作廣播、或於地面加上標記、提醒顧客在排隊或等候期間保持距離
- 在服務櫃枱加設屏障,減少顧客與員工直接面對面接觸
- 鼓勵顧客使用非觸式的付款方法(例如:信用卡、手機應用程式等)
- 安排員工分批工作、休息及用膳